班級微信、QQ群是老師和家長溝通的主要渠道,一些不法分子就會通過各種方法進入微信群,然后冒充老師向家長收取費用進行詐騙。


在上面案例中,經公安機關查證,系某高中班級一學生在觀看視頻直播時被騙子誘惑,謊稱拉其入群即可獲贈“游戲皮膚”。學生信以為真,將班級群二維碼發送給對方。騙子進群后將頭像和昵稱更改為和真班主任一樣,在群中發布虛假交費信息以及收款碼。事關孩子的學習,家長們不敢耽誤。短時間內,多數家長就先后完成轉賬。直至一位細心家長發現群內竟然有兩位班主任老師,經與真班主任電話求證后發現被騙報警。警方快速查清涉案賬戶情況,及時做好止付工作。
騙術分析
1.潛伏進群
騙子進群的途徑有很多,有利用QQ搜索“班級群的群聊”等關鍵字,即可出現大量公開的群聊信息,申請通過后即進入班級群;
有利用學校對家長群管理漏洞,通過對外公開的班級群(老師微信、QQ、手機號加好友等)趁機進群的;
有偽裝成學生家長的,騙子通過盜取家長賬號獲取學生信息等方式,添加班主任QQ、微信或冒充家長身份直接進群,備注為“xxx學生父親/母親”。由于學生眾多,許多老師并不會挨個核實,從而潛伏在班級群內伺機而動。
2.暗中觀察,進行偽裝
偽裝進群后,騙子會暗中觀察,不僅精確分辨出哪個是真的“老師”,更是摸清老師的活動規律,為下步詐騙找出“時間差”。
騙子還會采取在群內找部分家長私聊的方式,點對點發送虛假繳費通知,降低被群內老師或其他家長揭穿的風險。
3.發布收費消息,完成詐騙
利用老師上課或是批改作業時不接觸手機的“黃金時間”,騙子便用提前克隆好的“老師”信息,發布各類“繳費”通知,并且要求家長盡快完成轉賬,從而實施詐騙。
辦公人導航提醒
1.加強群成員身份核查。
各班主任可對本班級的群成員身份進行核查,對身份存疑的盡快清除出群。啟動入群驗證功能,并實行實名制,避免陌生人隨意加入班級QQ群、微信群。
2.家長要學會分辨信息真假,提高自我防范意識。
如遇班主任在群內發布收費信息的,及時通過電話、視頻等方式與老師或校方核實,不可盲目轉賬付款,避免被騙。
群內成員要加強對群組信息及個人賬戶的保護,不要隨意將陌生人拉入班級群或將群二維碼、群號公開在互聯網上,特別是對新進成員進行嚴格的身份審核。
家長也要隨時核查群里是否有兩個老師頭像,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。
3.一旦發現可疑情況或家長遇到詐騙產生資金損失,保留相關證據,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警。
切記:不要輕易對外公布班級群!不要輕易拉人入群!不要輕信轉賬通知!
轉自:大慶反詐微信公眾號